学工动态

蘑菇基地振蒲洼,古调新弹京西南

6月30日上午,在蒲洼东村老党员隗永俊同志和孙也同志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来到蒲洼乡东村花台景区。徒步景色优美的观光栈道,大家来到了后视镜星空营地,体验当地的休闲娱乐设施,给实践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视镜星空营地位于蒲洼乡东村,海拔1200 米,是目前北京海拔最高的酒店式露营地,也是房山首家酒店式露营地。目前营区配有loft星空房、酒店帐篷、ATV 越野车、自助露营区,森林餐厅、磨菇采摘、登山步道区及儿童娱乐等项目。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喜好、不同需求的游客。

  

随后,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东村食用菌种合作社参观。东村煤炭产业彻底关闭后,依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为科技支撑单位逐渐发展林下食用菌生产,实现林菌生态互补。在科技小院专家的指导下,东村发展成为北京市食用菌一二三产融合的特色农业亮点,同时发展高端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开发多个特色蘑菇菜品,带动农家乐从事特色餐饮“蘑菇宴”,充分发挥高端旅游+”功能,使旅游与文化、养老、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村民增收,实现绿色转型。蒲洼东村立足林下食用菌产业经济,组建专家团队,筛选推广了榆黄菇、灰树花、黄伞、白灵菇、杏鲍菇、秀珍菇、红平菇、灵芝、玉木耳、鸡腿菇、奥德蘑等珍稀品种11个,食用菌种植面积达300亩,年产食用菌120吨。当地合作社拥有完整的人员管理章程以及菌菇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以“质量兴企,科技兴农,品牌立业,产业富农”为宗旨,“服务首都,产业振兴”为目标。面对第一次接触菌菇生产的实践团成员,基地负责人向他们介绍了食用菌种的生产方式以及菌菇产业的对外贸易模式。在离开基地前,热情好客的东村人民还采摘了不同种类的菌菇送给实践团,以表达对大家到来的的欢迎。

 

 

接着,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北京海拔最高(约1200米)的酒店——森林乡居度假酒店。为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蒲洼乡东村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与高海拔气候,全力打造特色景区,修建起了21栋养生木屋,5500米山脊观光步道和3000米沟域探险健身步道,形成了木屋养生、山脊观光、田园采摘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产业发展新模式。走进园区,就会被茂密的绿色森林包裹,气候舒爽、空气清新,所有设计都呈现出原生态气息,立身于观景阳台就能眺望层山叠嶂。酒店内还设有超大且类型丰富的户外游乐区、落叶松咖啡馆、森林剧场、环形慢步道等,一个非常适合放空及放慢脚步享受惬意假期的地方。

 

 

位于北京西南角的蒲洼乡,传承着以山梆子戏为主的非物质文化。蒲洼乡山梆子戏产生于清朝中期道光年间,至今有370多年的历史。不同于河北梆子和其他剧种,山梆子戏唱腔韵味明显不同,高亢有力、曲调优美、版式清晰、朴实动听。

下午3点,实践团来到蒲洼乡东村村委会,采访了三位非遗老艺术家、党支部书记孙广亮和党支部委员隗永俊。同蒲洼乡东村老一辈非遗传承者的交流使我们了解到,山梆子戏的传承与发展是建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的:没有老师,他们一起筹钱去请;没有剧服,他们到一百多公里外的保定去拉。这几十年里东村山梆子戏经历了村民各个是“戏精”的繁盛,也经历了人们为求生计,离开乡村,最终剧团解散无人表演的萧条。但游子归乡,尘封几十年的老剧团戏箱再次被打开,非遗传承人隗功民及其父亲挨家挨户请老伙计们登台。就这样,剧团重组,村集体还专门给剧团拨款,修建文化礼堂。终于,琴、锣、鼓响起,和着传承百余年的古调,高昂的山梆子调唱腔再次回荡在蒲洼东村。从他们的叙述中,大家能够感受到了老梆子戏从繁荣走向衰落再迎来复兴的坎坷之路,蒲洼东村的发展历程仿佛浮现在大家眼前。聆听 “老山梆子”、“民间小调”和“四弦”的不同调式,当时的“八毛学员”如今已是老山梆子戏复兴之路的中心骨,教授已二十余年未曾演出过的“老山梆子”、“四弦”等传统戏曲,组建了近十五人的“老调梆子”剧团和村民自愿参加的秧歌队,而当时的少年学徒如今已成为耄耋老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蒲洼乡东村村委会一直以来大力支持山梆子调的传承,以党建引领乡村文化继承与发扬,实现乡村振兴。在未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到这一传统文化,让山梆子调能够结合时代特点得到更好的创新性继承和发展!

孙广亮书记和隗永俊同志表达了对加强红色文化和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殷切期望,提出缺少愿意学习、传承戏曲且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是当前振兴传统文化的一大阻力。而在谈到蒲洼东村的发展时,孙广亮书记和隗永俊同志表达了他们始终与人民站在统一战线的坚定决心。他们的行动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从老琴师的口中得知,他们为了方便村民出行,申请开通了公交专线、铺设了柏油马路;引导村民做好环境治理工作,修建特色民宿“星空房”,使村庄的文明风貌焕然一新。在政府扶持下,党支部和村民们共同努力,东村村全村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负增长,到2020年实现正增长且收入达到万余元。他们真正做到了心中有人民,肩上有责任,行动为人民的言行和一,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了伟大力量。